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语英语 > 口语英语学习方法 > 经验分享:从应对考试到听懂脱口秀

经验分享:从应对考试到听懂脱口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36K 次

先问问自己:

你真的练过听力吗?
考试之后你是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类似“我明明听懂了就是没反应上来,本来听的很懂可没来得及听下句,还没来得及看选项什么光想着听了题还没选完,下道题又开始了”云云?
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浮云!
倒是想好好练练听力却很不得法?
练到了一定程度,却遭遇了进步的瓶颈?
假如你被这些问题困扰,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写的:

经验分享:从应对考试到听懂脱口秀

在本人的大学生涯中和后来用其他渠道参加的各类外语考试当中,听力这个项目是从来不扣分的,也包括英语的专业八级,这么说明显有穷显摆的嫌疑。但其实不是,我是想告诉你,所谓听的差不多懂了就是答不对这种说法根本就是荒谬的,真都能听懂就该是满分,只要不是满分就是有没懂的地方,一定要坦然面对,不能找借口。无论什么方法,没有最初自己的自我冼脑,自我激励,自我督促的过程,都是白搭,所以我要首先说说听力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表达与沟通(我就不拿语言学里术语说事儿了),这就使得我们学习语言必须注意“输入”和“输出”这两条线。阅读—写作,听力—口语,是两根特别明显的线索,互为“出入”,乃是外语学习的“任督二脉”。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国学生这两组关系里四个头往往只重一个,阅读往往是大家的强项,剩下的三个头都不是很行或者很不行。另外三个头中写作听力口语,无论从实践和考试方面,大部分人都是写作的得分率更高一些(初级考试未必),那其实就是因为,写作的“输入端”,也就是阅读的积累的积极作用。换言之,练好听力对于口语,练好口语对于听力,都有着极其强大的促进作用,而只有这条线被激活了,你的语言才能活,你才听得懂,说得出,才摆脱了“聋哑”这个可悲可叹可哀可怜的标签。

有的人可能觉得,考试里我的听力和阅读扣分率差不多呀,你想过吗,在中国因为教育的原因,出题人出卷的时候,听力的素材难度和阅读的素材难度要差多少个等级啊!在这种情况下扣分差不多已经是差很多了,如果不是差不多,问题就更严峻了。补充一句,刚才我说的是两条输出输入的线(听-说,读-写),其实到了高级阶段,这两条线的界限会模糊直至消失,到那时,可真的是,听如同读一样,可以起到等同的获取信息和提高语言内在的作用,但大部分同学,此时应该还是泾渭分明的两条线。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不能流于知道,必须理解。那就是“精听”和“泛听”。二者各有各的功效,互相不可替代,应当互相补充。练听力的误区之一就是以为练了“泛听”就是练了听力,如果你以为插着耳机到处横晃,拎着广播园中遛鸟,对着屏幕一顿傻笑就是练了听力了,那么我告诉你,你的听力没有特别实质的进展是有原因的。

我要说,泛听很重要,且形式不拘一格。泛听的意义在于压力小,好承受,范围广,不干涩,同时散步吃饭慢跑啥也不耽误,这都是真的,是它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插着耳机漫无因为地听,就是泛听,没有要求自己将听出来的内容以要点的方式,用脑或笔记等介质存储整理,就是泛听。泛听有许多积极意义,不可磨灭。

首先,就是对语音语调的潜移默化作用,这一点,对口语的语音语调会有一定帮助,虽然对口语的影响是慢性的、隐形的,总之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对于耳朵(其实应该是习惯了汉语的听觉神经、习惯了汉语的大脑处理听觉信息的部分)对外语的敏感度和对大脑的耐劳性都有很大帮助。你不觉得听同样时间的汉语要比听同样时间的外语轻松的多吗,一方面是因为全听得懂所以不累,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你的脑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方式,运作起来驾轻就熟,但外语的语法逻辑,信息排列顺序,强调的重点都会和汉语有很大区别,大脑要适应这些,许多人忽略了这也是需要锻炼的。

就好像练惯了长跑的人绐他换一个同等强度的其他锻炼形式(注意同等强度甚至略低),最初一定会觉得新的方式更累且在疲劳点时有看不到尽头的绝望,道理上是类似的。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有些时候你能听懂,但大脑“跟不上流(四声)”,等你把这自话“听懂了”的信息处理完了,下一句都说一半了,于是……听力部分别出现了许多所谓遗憾的结果,像什么“我明明听懂了就是没反应上来,没来得及听下句,没来得及看选项什么的”,这些都不是意外,都不是巧合,都不是偶然,是没有练到家的必然结果。而这些,正是通过泛听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泛听并不是万能的,在没有充分和必要的精听为主导的前提下,甚至往往是近乎徒劳的。这就好比给你一盘鸟叫的磁带,让你听一年你也翻译不出来鸟语的道理一样。精听是真实的,踏实的,扎实的,务实的。泛听的材料可以不拘一格,但精听开练之前,却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准的,否则便没有了意义。

假如你是准高手,新闻听力乃至影片台词,都可以作为听写的素材,只有听出来写出来,才叫真正意义上的精听,所以精听很少有人能坚持连续作业四十分钟以上的,中间必须间隔和休息。其实精听也分等级和方式,常用的至少可以分为“严格听写”,顾名思义,最好有现成的文稿,听写后应对照检查再复听;“要点听写”,将所听内容的每句话的核心内容听写(这也是口译的基础练习);“要点复述”,最好不记笔记,在听完某段录音后,迅速暂停听力,并复述之前1-3分钟的录音的大概内容(一,复述内容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充分锻炼外语信息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和速度,这点对考试和口语实用以及口译都是很重要的练习;二,可以采用外语和母语两种方式的复述,各有各的用途。恕不赘述)。

假如你是中级和初级选手,在语料的选择上可以在难度、长度等方面适当降低,但操做方法却是一致的。怎么样,按照这个标准你真的练过听力吗?

到达一定程度需要精进之时,就可以通过去听原版小说的朗读版(这里指的是未经删减简化的原版小说,而且是读给本国人听的,不是中国出版社找人念的)来贯通。比如《暮光之城》的第一册我是读的原版书,但后三册我是听的mp3,可以保证除了个别人名外无任何问题,在听一些名著自读版mp3时,跟听单田芳的评书差不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能听懂,还要能理解透,除了能理解透,还有能跟得上才行,这就需要之前提到的两条线(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的存取语言信息的能力相当,这些成果都是在拥有大量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力的基础的上再通过听力逐渐精进才实现的,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本人做过的事情,是经验,不是遐想。所以我行你当然就行。只要你肯坚持做,你就也能做到。

精听与泛听的比例问题。原则上以外语为专业的主业者,泛听是每日必做之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初练时最少最少30分钟,进入高级阶段只要保持每天听听新闻等好习惯就可以了。至于精听,其实一周三次即可,如果强度比较大,建议通过阵低强度保持频度,而不是牺牲了频度去维持强度,明白我的意思吧?一天背5个单词天天背的效果,要比一下背50个单词然后两个礼拜不看的效果要好不知道多少倍。学习的每个方面都是如此,听力也不例外。在临近大考时,就可以把真题作为精听素材,那个时候,好成绩只是副产品,而不再是你的追求了。

再补充一句看似废话的言语,贵在持之以恒,而不是一时热血。不管什么时候,到你脑子里浮现出“这几天老子拼了云云”,要注意这并不是豪气干云,而是软弱和没有出息的表现,你大脑里的潜台词其实是:辛苦这几天之后再说吧。有本事你就说:老子这个学期要怎样怎样,这一学年要如何如何,然后请他人监督(当然许多人最后和那个见证人一起同流合污了)。真要立志,远大理想少不了但太遥远;短期目标很实际但太短浅;制定合理可行的中期目标,每天做一点,你会发现短期的目标没设就实现了,长期目标也离你越来越近了。要能看懂脱口秀节目的话,就不是只练听力就可以的,必须掌握资讯潮流和用词的潮流。我虽然在国内,但每天要么用podcast下NBC和CNN的视频节目,要么用tuneln radlio(最近被“墙”,但可以手动添加自定义流媒体让它复活)收听CNN、BBC或FOX NEWS TALK的广播,一般出门或在车上时耳朵不会闲着。各种脱口秀节目当然也要看的。平均每天至少要有两个小时是看或听各种节目的。每周通过ipad购买正版的economist和TIME,虽不能保证每篇都看,起码要读一半文章。

我想,每个人都得看点新闻听点节目,反正也得听,为啥不听第一手的呢。这不但使在国内的我能一直保持最佳状态,也让我的资讯能直保持updated。因为是语言类的节目,所以涉及到的词量很大,另外现场造的词也很多。因此要“听”懂脱口秀的前提得是起码词汇量要足够大,对词形变化和造词方式有一定了解。昨天听译扣叔说的humorsexual,翻译成“同兴恋”,有人说是错别字,其实不是。blending造词是杂志报纸及脱口秀的最爱构词法。

练听力的同时,口语的磨练绝不可忽视。如果你的一些连读啦吞音啦重读弱读啦做的比较到位,听起来的障碍也就越少,反之则反。所以练听力最好结合口语,让听力—口语这条“输入—输出”的线真正联通贯穿起来,那就是你在大学阶段,能送绐自己的学业最好的礼物之一了。

终极目标,现在许多同学是拄着柺的,为什么,因为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都困难,还谈什么跋山涉水,谈什么飞檐走壁呢?听力—口语这条线真正打通,就好像你有两条等长的腿一样,你才能跑得快,才会走得远。如果任由一条腿越来越长,一条腿越来越短,这种畸形的外语能力,从长远来看,不是不健康,而是残缺的。随着日复一日的练习,你的听和你的读具有了相同的语言信息存取能力,你会发现,你外语水平的各个方面,都精进了一大块,而这种融会贯通的精进,却是其他训练无法企及的效果,到了那一天,你可以自信地给自己贴上一张“高手”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