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英语 > 实用英语 > dmax什么意思

dmax什么意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4W 次

dmax俗称中国巨幕,想当年中国巨幕诞生的时候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之后最好还是成功诞生了。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dmax什么意思,供大家参阅!

dmax什么意思
  dmax什么意思

DMAX(Digital Max数字最大化)是由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巨幕电影放映系统。它由两台全球最亮点的比利时巴可DP2K-32B数字放映机、20/12米的2.4增益金属银幕、使用圆偏振系统和3D眼镜以及线阵列环绕声系统,配合大起坡、宽排距、低视点的座位设计。2012年4月,国产巨幕电影DMAX诞生,DMAX系统投入使用。

  dmax成本之争

IMAX投入高回报慢 DMAX票价更优惠

“山寨”一词,暗含省钱之道。除了能更好地利用起那些没法在IMAX厅播放的3D大片,开源节流其实才是推动DMAX开发的重要动力。UME影城的材料也如此写道:“不仅没有了国外巨幕品牌的技术垄断专利费用,还取消了与国外巨幕品牌进行高额的票房分成,并且在设备维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熟悉的操作自己的系统,为之进行维护与保养。”

IMAX电影作为特种电影被引进内地,刘晖告诉记者,影院、院线和IMAX公司会以45:55的比例进行票房分成,其中55%归后者所得,“如果票房超额完成比例还要上提,另外每年还有5万美金的许可费用。”

《阿凡达》在中国狂收15亿后,3D电影非IMAX不看的概念也被热炒,IMAX中国公司2009年4月正式成立,仅与万达院线就签署了安装75套系统的协议。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影院建设的角度来看,DMAX比IMAX更好;在《阿凡达》之前,IMAX系统在中国推广得很艰难,原因之一是影厅建设成本太高,回收速度太慢:建设一个IMAX影厅大约需要1500万到2000万,16米高的巨幕对建筑物也有特别的要求,但IMAX片源难以满足影院的需求。

“DMAX的放映机一部大约100多万,成本是IMAX的1/10。放映技术有普遍应用性,只要是数字拷贝就能在DMAX厅放。”刘晖说道。成本降低,对观众来说,意味着票价更便宜。

  dmax技术解析

山寨IMAX”像个“组装电脑

这种号称国产巨幕的技术其实正是由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影集团、UME影院管理集团共同研发与集成。它的放映设备参数与最广为人知的IMAX有不少相似之处:IMAX巨幕的标准尺寸为22米宽、16米高,DMAX则采用了20米宽、12米高的2.4增益的进口巨型金属银幕,座位只比一般的IMAX厅少了十几个。

《变形金刚3》上映引起国内放映机灯泡不够亮的争议,曾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影院已经在安装被称作世界上最亮放映机的巴可DP2K-32B,DMAX影厅使用的正是这款机器。UME华星影城副经理刘晖也告诉记者,影厅配套装备了两只大功率全频环绕减震的扬声器,采用Barco最新的11.1声道,以求达到层次丰富、饱满的音效。

DMAX出现后,主打巨幕的噱头,不少人称之为“山寨IMAX”,也有影评人对其技术专利提出质疑。实际上,DMAX不像IMAX那样拥有一套独家开发的核心技术,它的基础设备都自国外引进,相当于一套有最高配置的组装电脑,“利用最高的数字水平,磨合其他的东西综合而成”,刘晖说道,“DMAX不需要跟IMAX比,它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对观众而言,有意义的区别无非是最终的效果。”

  dmax产生原因

补足IMAX电影不够多的空缺

IMAX主打的卖点之一,是用70mm高速胶片放映,使它与传统35mm电影相比,即使在巨大的银幕上依然能保持画质更精细。基于70mm胶片拍摄成本过高、片源太少,IMAX放映系统开发出DMR转制技术,可以把普通的35mm底片通过独家技术扫描、冲印到70mm底片上,《唐山大地震》和《建党伟业》都曾尝试过这种做法。

另外,IMAX也开发了自己的数字放映系统,可以兼容非IMAX格式的普通数字电影在日常播放,但在中国,IMAX公司并不允许影院用这套系统播放非IMAX 3D的立体电影,IMAX中国公司工作人员解释称:“影院平时用IMAX厅放普通数字电影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影院要赚钱可以理解,我们要求影院在放非IMAX影片的时候要跟观众讲清楚,但是员工培训不一定到位,观众对于IMAX 3D和一般3D分不清楚,”出于“保护品牌”的意图,IMAX的放映机无法读取普通3D的数字硬盘。

《阿凡达》带领的3D潮流在中国正热,但每年能进入中国市场的IMAX电影最多不过10部,银幕够大,又不存在片源障碍的DMAX补的正是这个空。

  dmax的挑战者

2012年4月打入市场的中国巨幕只用了3年时间就建设了超百家影厅,占据国内三分之一市场,

而此前IMAX达到这一目标用了近10年时间

陈京民先是接待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院线老板,而后又见了一位来自山西晋城的影院负责人,“都是主动找来希望合作建设中国巨幕影厅的。”

这让身为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巨幕公司”)副总经理的他颇有感触,两年前还都是他主动上门找影院寻求合作,如今他只需坐等影院上门。这种角色反转的背后,是中国巨幕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备受认可。

陈京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国内共有超过100家中国巨幕影厅,其中已建成90多家,在建10家;达到这一数量,中国巨幕只用了3年时间,而IMAX则用了近10年时间,“我们对中国巨幕的未来表现非常有信心。”

后起之秀

2011年8月,中国巨幕开始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试营业;8个月后的2012年4月,国内首家中国巨幕影厅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巨幕由初期实验性放映正式进入到商业运营阶段。

同年5月17日,中影集团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对外宣布“中国巨幕”系统实验完成并将推入电影市场,引发国内外关注。7月,中影星美电影院线与中影巨幕公司签约购置18套“中国巨幕”系统,成为中国巨幕推出市场后的首笔大单。

彼时,因电影《阿凡达》而在国内名声大噪的IMAX公司已在中国市场深耕12年。这家成立于1967年的电影技术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国内建设了IMAX银幕,但此后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直到《阿凡达》的热映才让中国观众了解到IMAX及其与众不同的观影效果。

随后,IMAX在中国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据其官方数据,2011年IMAX在中国的银幕数超过50块,2012年达到100块,目前中国的IMAX银幕拥有量已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仅次于美国。

在IMAX风头正劲时,尚待市场检验的中国巨幕的杀入,被看作是“鸡蛋碰石头”,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但也有专家表示了极大信心,其根据是中国巨幕背后的“自主研发”标签。陈京民坦承,中国巨幕在2012年推向市场时确实没有多少信心,但前景却很吸引人,“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这对于中国巨幕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陈京明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完全能够容纳两者的共存,“各做各的市场,都有饭吃。”

正如他所言,中国巨幕自2012年4月进入市场开始,扩张速度一直令人刮目相看。其在2012年底的签约银幕已经达到30块,随后的两年半时间这一数字更是增长至80块,“远超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陈京明说。

截至目前,中国巨幕已建和在建银幕数量已经超过100家,平均每年增长一倍,覆盖全国22个省56个城市。“我们目前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未来增长速度还会更快。”陈京明说,2015年中国巨幕数量预计再增加50块,“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将建设中国巨幕影厅。”

与此同时,IMAX在国内的业绩也实现迅猛增长。根据其最新的财报,截至2014年底,IMAX在大中华区(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影院数量达到234家,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仅为173家;其在大中华区的收入也从2012年的4492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7877万美元,使得大中华区成为其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