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范文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5W 次

风俗文化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风俗文化是原始宗教、礼法的上源等观点,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他们重礼仪,知常理,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下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风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范文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篇1

浅谈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摘要: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他们重礼仪,知常理,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英国人事业心责任感极强。反应机智灵敏,处理问题很灵活。本文将简要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国;风俗;习惯;尊重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其首都是伦敦。伦敦以雾大闻名于世,经常是连续多日浓雾不退,距离两三米以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因此伦敦被称为“雾都”。英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西部,面积约为二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万,其中英格兰人占绝大部分。英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始进行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在世界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英国是世界第四贸易大国,它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也是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人重礼仪,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尽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办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对方,颇具绅士风度。英国人事业心责任感极强。有钻研的精神,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确定了方向,就会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与人交往中,英国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触,与朋友初次见面行握手礼,不随便拥抱接吻等,注重端庄得体。英国人与人相处懂得推己及人,反应机智灵敏,处理问题很灵活。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国朋友邀请至家中做客,若仅是以愉快为目的的邀请,进行交往聚会,那么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礼貌的行为了,因为主人一旦没有准备充分,你提前的到来会让主人感到尴尬不快,会让他很难堪,所以大约晚到十分钟左右,不超过半小时是最好的。聚会结束后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结束以后稍作聊天,大约一小时之后,或者在晚上十点至十一点之间离开是最佳的,这样不会影响主人的休息,又显得有礼貌。

英国人的邀请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为宴会和茶会两种。茶会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过程中,英国人不会像中国人一样热情的劝客人喝酒尽兴的,他们很尊重客人的选择,随兴趣选择就好。如果没有喝酒的意愿在主人给你斟酒时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绝不会勉强。当然,英国人大多数是对酒情有独钟的,毕竟英国也是个拥有着丰富酒文化的大国。

英国人习惯食用烧烤、煎炸类的食物,但是却又喜欢清淡的口味。对肉类和海鲜以及蔬菜类食物都有独到的烹饪方式。英国人对牛肉很是喜爱,特别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鲜的蔬菜,撒上少许的芥末酱或者奶油等精选的作料,香喷喷、油腻腻,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实属英国人的最爱。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心情状态等影响着一天的精神状态。同样,英国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时光。特别是早餐的准备上更是细心周到,讲究丰富的营养,他们的早餐多以熏肉、面包、果酱、果汁、鸡蛋、燕麦粥、炸蘑菇、煎肉肠、咖啡、茶等为主。早餐美味丰盛,精神百倍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国人的午餐却很简单,大约在中午一点左右,一般都是在单位或外面简单完成的。习惯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带到单位中午食用,十几分钟就解决,继续投入工作。下午四五点钟是下午茶时间,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饮和各种小点心,例如蛋糕、饼干、三明治等,是多年来英国人一直保留下来的传统习惯。英国人最重视晚餐,一般称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选择的时间较晚,食物较为丰盛,主要以肉类和菜品为主,持续的时间较长。

在与英国人用餐时还须注意的是英国人在进餐的过程中不喜欢戴帽子、不喜欢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里边吃东西边说话、大声的打嗝等都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英国生活了解餐桌礼仪还是很关键的。

英国人很注重外表举止形象,社会交往方面礼貌端庄。英国人总会给人一种高雅、端庄、矜持的感觉。他们不习惯主动与人接近或接触,不习惯激动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伤心事,但是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他们总是很谦虚谨慎,能够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

社会交往中,英国人第一次见面行握手礼,言语客气。不论身份、地位、职业、贫贱、都以礼相待;请求别人帮忙时,态度不强硬不蛮横,讲究委婉真诚,请求帮助;英国人尊重妇女,凡事女士为先,无论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商场乘坐电梯等男人们都很绅士的请女士先来,漫于在街头,男人也要走在外侧女人则走在内侧,做好随时保护女人的准备,当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时手拉手,因为他们很注重言谈举止;英国人习惯“以貌取人”,他们很讲究服装打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服饰,佩戴不同的首饰。对于男子来说三件套的西装,打上整齐的领带,笔直的西裤是英国的传统服饰风格。在英国,无论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经是一种习惯。

英国人在社会交往、谈生意的过程中,态度严谨认真。在商讨一件事的过程中他们不随意的点头或赞许,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者向对方表示祝贺时,才会宣布最终的决定或与对方握手。在谈生意中,他们一般不邀请对方早餐谈工作,午餐又很简单显得不雅,所以晚餐时间是职场人群谈生意最好的选择。因此重大的活动内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时进行。赴宴时,随手带上一束鲜花作为礼物最好不过了。当然,菊花和百合花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有死亡的涵义,所以不宜随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没有问题了,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喜爱。

英国人崇尚简朴,摒弃铺张浪费。无论是在饮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以简单朴素为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两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们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时,他们肯定只煮两份水,不会多煮一点水,因为他们讨厌浪费的行为。英国人热衷于饮茶,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茶,每天清晨以茶开始,夜晚以茶结束,特别是浓郁的红茶更是英国人的最爱,有时还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浓纯正,醇香可口。英国是一个饮茶大国,英国人每天的饮茶次数绝不低于六次,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在与英国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讳:
  第一、不能插队。英国人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先来后到,有序排队是英国人的传统习惯。无论是上公交车、还是乘坐火车、点餐吃饭、购物等等他们都井然有序的排队进行。加塞是英国人极为厌恶的一种行为。

第二、不要讲价。在英国买东西人们最讨厌的就是讨价还价,觉得砍价的行为很让人难堪,没有脸面。在选购的过程中如果这件商品你认为值就买下,不值也没有必要多费言语。果断干脆为好。

第三、询问女士的年龄。每一个人都想永远年轻漂亮,害怕老去。英国的女士更是如此,他们视自己的年龄为私人秘密。询问女士的年龄是英国女士极为反感的问题,他会认为你很没有涵养没有礼貌,所以说,对于中年的妇女,如果你夸她一句:“你真年轻!”她是再开心不过的了!当然,在英国,男人的收入问题、婚丧问题、职业以及宗教问题都属于个人的私事,日常交际中都不易随便谈论。

英国人还讨厌“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尽量避开它;英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也有所不同,它们是靠左行驶,经常多雾,交通行驶一定多加小心;英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很优越,一切病人都免除医疗费,即使是来英国的游客有医疗需要的话都可享受免费的待遇。

在英国每年的七月、八月、圣诞节和复活节,属于长假期,商务活动明显减少。大多数的商务人士都会休假。所以不方便开展商务活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尽量不要在这两个时间段来英国从商,容易徒劳无获;英国人为了避免贿赂等敏感问题,在接收礼物时,拒绝较大较贵重的物品,从政清廉;英国人很守时,很有时间观念。在商务活动中,要提前预约,不得迟到早退;工商界人,从商严谨认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办,不轻易做出决定,看重沉着稳重的举止言谈。

如果你去英国旅游,见到英国人不要轻易的问对方:“您吃饭了吗?”“最近心情怎么样?”“你要去哪里啊?”等问题,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生活习惯,这些问题也许在中国看来很普遍很热情,但是在英国人眼中,这些问题却是很隐私很不礼貌的。所以说,要尊重对方的习惯,谈论一下天气状况“今天天气很不错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话题。

在英国旅游要时刻警惕,英国的交通规则是左侧通行,一定要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排队有序,过马路行车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国人讲究消费的礼节。在餐馆用餐、宾馆入住、外出打车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费的百分之十,给予服务生相应的小费,有时在主人家做客,根据情况而异,都要付给家中佣人一些相应的小费。当然,有时公共场所会把小费列入到账单中,那样就不必再另付小费了。

英国的风俗礼仪讲究很是丰富多彩。通过以上我们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的了解来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响着英国人的生活轨迹,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英国人的朴实简单、彬彬有礼也充分的体现了英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屈不挠的英格兰人作为英国的主体民族,其民族性格对英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格兰人性格具有务实、重视传统、尊重个人自由的鲜明特点。这些独具的特色,推动了英国创新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英国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创新精神。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简单而高雅。其实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本身,我们更是在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化。也可以说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从这门语言的文化学起。既要学习文化中的语言,也要掌握语言中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阿建.英国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陈平润.英国见闻[J].八桂侨刊,1994,(2).

[3]路峻远.在英国办事要有耐心[J].神州学人,2004,(3).

[4]杰克.不列颠性格[J].教书育人,2004,(5).

[5]志明.吃在英国[J].少年文摘,2005,(2).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篇2

浅谈英国骑士文化

【摘 要】骑士是中世纪的传奇,国内外对骑士制度的研究也从未中止过。而国内学者主要将骑士制度视为整个欧洲共有的军事文化现象,并对之进行了宏观方面的研究,对单个国家的骑士制度进行的探讨很少。文章将英国的骑士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对骑士的产生、英国骑士的特点、骑士制度在英国的表现和演变以及骑士文学进行了条理清晰的阐述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国;骑士制度;骑士文学

相信看过第70届奥斯卡金奖影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人在感动于杰克(Jack)和罗丝(Rose)伟大浪漫爱情故事之余,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将生的希望让给妇女和儿童的英国绅士们及在危难时刻依然泰然自若地奏响灵魂安定曲的乐手们。“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妇孺、弱小”的信念已成为英国人为人处事不言而喻的指导原则,那么他们这种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翩翩 “绅士风度”从何而来?我们自然会将目光投向英国的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回溯过去,我们可以从中世纪英国的骑士制度中找到答案,可以说没有昔日的骑士制度就没有今日的绅士风度。

骑士制度不是英国本土的产物,法兰克王国才是它的祖籍地。骑士制度从法兰传入英国后就在本地扎根、开花、结果,并结合本土的特色产生了一些区别于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特征。

一、骑士的产生和册封

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1000年被称为欧洲中世纪,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割据,领地之间经常发生争夺战。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出现了横刀跃马的骑兵,他们驰骋于战场,英勇奋战,在一些战役中充当主力。骑兵在欧洲战场的作为直接促使了以专门从事作战为职业的骑士阶层的诞生。中世纪本来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时代,但是因为众多骑士的活跃,平添了很多浪漫主义与英雄色彩,这也为西方文学家以及后来的好莱坞导演提供了无数可以混饭吃的素材。

骑士头衔类似现在的学位,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级教育并且成绩合格者,才能册封骑士。在英国,骑士们必须从小在大贵族家里经过严格的学习与训练,经历侍童和扈从两个阶段,侍童阶段相当小学,主要干点杂活,跟着贵夫人及其女儿学习骑士礼仪与文化知识,以及唱歌、乐器等艺术科目。到了扈从阶段,就与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很相似,骑士必须学习“骑士七技”,即骑术、游泳、投枪、剑术、狩猎、吟诗、弈棋等,总之是要文明其头脑,野蛮其体格。到21岁之后,就可以被册封为骑士了。册封仪式非常隆重而复杂,需要斋戒、沐浴、忏悔、祈祷、穿戴铠甲头盔、授剑等等,并且花费也比较大,后来由单个册封变成多人集体册封,类似现在的集体婚礼,这样更热闹也更经济一些。

二、英国骑士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骑士制度来源于法国,骑士制度的演变深受法国的影响,因此英国和法国的骑士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显示了相同的特性。但英国的骑士制度又不完全等同于法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的骑士制度,它还存在自己的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给中世纪英国带来了战争的胜利和独特的文化。

(一)骑士直接效忠国王

与法国的骑士制度一样,英国的骑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但不同的是,在当时的法国,国王对王国的土地的所有权近似一种名义。在法国,每一级的封臣只向自己的直接封主宣誓效忠,威廉深刻认识到法国原来的制度不足以巩固他在英国的统治,于是他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加强王权。一是1086年他派专员对各地各级封臣的地产占有和收入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编订《土地调查清册》。从经济上对骑士进行严格监控。二是威廉同年在索尔兹伯里召开效忠宣誓大会,要求英国所有领有土地的封主对他行臣服礼、宣誓效忠。三是原盎格鲁一撒克逊军队里的主力民兵被威廉加以重组和利用。从威廉起,这种直接控制骑士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延续。私战在强大的王权下得到遏制,也成为了英国区别于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一大特色。

(二)盾牌钱的实施和骑士军事职能的转化

12世纪初开始,一种以钱代役的盾牌钱(shield money)制度在英国出现,骑士兵役义务也开始转化,这构成了英国骑士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早在威廉二世统治时期(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年),免服兵役税,即盾牌钱就开始在英国实施了。盾牌钱在英国出现,一方面引起英国军队内部结构、组织关系和作战方式的变化而使英国在战争中多次获得优势,屡战屡胜;另一方面,它对骑士阶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盾牌钱制度实施后,英国国王大量使用雇佣军,步兵和弓箭手成为英国军队的主力。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用这种由雇佣军和骑兵共同组成的混合编排军队对抗法国传统的骑兵阵容,取得了光辉的胜利。

三、骑士精神向绅士风度的转化

随着骑士军事职能的转换,虽然骑士阶层不再有军务的纷扰,但同时也失去了来自战争的额外收入。14世纪末发起的圈地运动和亨利八世(HenryⅧ, 1509―1547)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所引发的地产转移使当时投身于土地投资的骑士、一些城市富裕的律师、商人及富裕的自耕农获利丰厚。由于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这些人的社会属性逐渐接近,政治上也逐步靠拢,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乡绅阶层。

骑士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到乡绅阶层的其他成员,其具体表现就是整个乡绅阶层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极力模仿上流社会。他们一方面将这种向上模仿所得到的贵族骑士的价值观向市民社会推广传播,一方面也用自身形成的资本主义伦理价值观向上层社会施加影响。在英国社会中不断上升的中间阶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骑士精神与资本主义伦理精神的交汇融合,从而创造出了独具英国特色的绅士风度。

四、骑士文学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理想,同时它又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骑士文学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由于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则。他们突破__的出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侠义的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骑士文学就是这种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


猜你喜欢:

1.英国文化论文

2.英国绅士文化论文

3.英国礼仪文化论文

4.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5.英国文化概况论文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英国文化论文”  英国文化论文篇1

浅谈茶文化中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

摘要: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物质形态,它有其自身的融会性和传播性。通过茶文化我们也可以探寻许多更加广阔的文化领域,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可以从中窥探。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都十分悠久的国家,与其他的欧美国家有本质性区别。它不仅有博大且厚重的文学沿袭,在茶这一文化领域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本文就从茶文化这一领域来纵观整个英国向上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英国茶文化的源流以及其在英国的发展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茶文化中体现的英国文化向上价值取向,并最后分析了向上的文化价值取向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英国文化;价值取向

从古至今,英国这个民族就有自己文化传统,重视礼仪,崇尚高贵,雍容华贵的气质相比于其他的欧美国家就显得要浓正、浑厚得多。其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久远的历史积累,且造就了英吉利民族与生俱来的自信和气度。一般而言,一提到茶,或者是茶文化,第一反应都会想到中国。毋庸置疑,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和鼻祖,其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但事实上英国却是将茶文化演绎得最为优雅的国度,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向上的价值取向,从茶文化为入口,我们可以对英国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行深探。英国的茶文化是何时从中国传播到英国,而又是经过怎样的变化才形成英国自己的茶文化传统?

1英国茶文化的源头及其在英国的发展

茶起源于中国,而英国的茶最早也是从中国传入。1657年,英国从中国引入茶,从此英国便开始有了茶,而茶也正是登上了英国饮品的大舞台,并为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拉开了序幕。因为英国没有原产的茶,在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后,茶叶就变成了一种十分珍贵的饮品,只有皇室或者是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茶。在茶传入英国期间,很多人对于茶叶在英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葡萄牙的皇室公主嫁给英国王子查理二世之后,对于从中国传来的茶文化非常的热衷和喜爱。她不仅酷爱饮茶,同时对于饮茶的茶具也是十分的考究。她自己私藏了许多珍贵的茶叶,费劲心思收集茶叶和茶具,甚至不惜漂洋过海,访问万里之远的中国,遍寻名贵的茶叶和独特的茶器,这在英国的皇家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外,她不光自己饮茶,享受茶文化带来的独特趣味,而且她还大肆宣扬饮用茶的好处和自己在喝茶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身心益处。同时也极力向社会各界宣传茶的养身功效,既可以延缓衰老,也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可想而知,连王妃都如此推崇备至的茶,甚至将茶作为日常必备饮品,而看到王妃在饮用它时所获得的诸多好处,那么无论是皇室里的成员,还是各个贵族层面都会掀起一股名人效应。都会争相追捧,所以茶文化就得到了相当显著和极为迅速的发展和传播。事实上,除了皇室的查理二世的王妃对茶如此推崇之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也为英国的茶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公爵夫人安娜玛利亚,她时常邀请贵族圈层的夫人小姐一起在下午时分去参加她设的小型宴会,在宴会中主要以茶为主,贵族的妇人之间还可以一边喝茶一边休闲的聊天,讨论自己的生活,非常舒适惬意。

从此便慢慢的有了这个下午饮茶的传统和习俗,在英国的贵族圈子,女性渐渐的将这个习俗定位成一个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所以经过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闻名世界的“下午茶”便开始了,由此从英国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就开始有了下午茶的这一习俗和爱好,这就是茶在英国的起源。在茶传入英国的初期,茶的饮用人群还只是在皇室和贵族这一领域。因为英国所饮用的茶只是从国外进口,英国没有原生的茶树,直到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茶树,这一发现直接引发了茶文化在全国大范围内的饮茶热潮。

2茶文化中体现的英国文化向上价值取向

英国人在印度发现的红茶树后,茶文化在英国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同中国全民饮茶的方式不同,在英国,饮茶文化并不是全民范围内的一种平民生活方式,而是在贵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生活方式。英国人偏好的茶叶种类并非中国传统的绿茶。事实上,英国人普遍喜好饮用红茶,同时也对奶茶情有独钟。由于绿茶的味道比较清淡,这与英国人的口味不符合。

红茶的味道相对于绿茶就十分的浓郁,比较符合英国人的口味。就传统而言,在英国的茶文化中,皇室、贵族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皆有喝茶的习惯。最开始,饮茶文化只是在皇室和贵族的生活圈子中较为盛行,由于贵族大肆地宣扬饮茶的好处,饮茶文化在英国也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民众也因此大力追捧茶文化,进而在英国社会中引发了饮茶热潮,茶文化成为了一种较为时尚的文化元素,这在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英国文化中的向上价值取向。所谓“向上价值取向”,就是英国民众普遍的喜欢和热衷于追捧上层社会的生活习性以及各种风尚,以此来满足自身的一种价值需求。这种现象在英国较为常见,而在茶文化这一领域则体现得尤为明显。起初,上层贵族或者是皇室中的王妃们饮茶,民众们也会争相效仿,并追捧茶文化。

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上层贵族们所崇尚和热衷的,那么必然会在民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名人效应”尚且如此,更何况“皇室效应”。这也体现了民众对于强权或者是霸权统治的迷恋,对于皇室文化的盲目崇拜。饮茶这一新习俗,兴起于皇室贵族,并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民众通过沿袭皇室传统来显示自己对于上层社会以及贵族生活的认同与向往,从而导致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逐渐演变为英国国民的文化意识常态。英国的女性喜欢模仿研究女王和王妃的穿衣风格与生活习惯,比如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包包,留什么样的发型,都会受到民众特别的留意和关注,并且很快就会在贵族妇人或者是小姐之中流传开来。也就是说,在贵族圈层所流行的事物会被民众所效仿,从皇室到贵族,再从贵族到平民,这样向上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又普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向上的文化价值取向,间接导致了皇室或者贵族圈层对其更加专制的领导和统治。

3向上的文化价值取向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异常热衷于向统治者学习,向往于上层文化、追捧于贵族生活体现了民众对于皇室权威或者贵族统治的膜拜之情,这是一种对于地位权势以及霸权统治的极端崇拜。十九世纪,工业文明席卷整个英国,英国工业空前的强盛,简而言之,英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资产阶级迅速崛起,皇室力量却因此而削弱,其影响力和权威性也大不如从前。而自英国的政权正式确定为君主立宪制后,英国王室存在只是作为一个象征英国国家的标志,其权力已经名存实亡,但是英国的民众对于皇室依旧是充满尊重和敬仰。毕竟英国的皇室作为一个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英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了英国的人文精神。英国经历漫长的历史所演变而来的文化内涵都在英国古老的皇室文化中得以孕育而生。

所以英国向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英国民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信仰,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本土民族文化。通过不断地接近上层贵族,体味其文化意蕴,定位文化价值取向,展现的是英国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饮茶文化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和文化陋习。在已经越来越衰弱、丑闻越来越多、各种噱头越来越多的英国皇室,民众依旧对他们还持以一种崇敬和爱戴。英国的财政除了用于国民的基本花费之外,还要动用一笔非常庞大的数额去供养一个奢华的皇室。但是,民众对它依旧报以最大的热忱,将其当作神一般的信奉。例如,皇室成员举行婚礼会引发全民热潮,会造成各种拥堵,会引发全民的关注。

再如,王妃生了公主或者是王子,那么这一天在英国必然会普天同庆。这样一种盲目向上的文化价值,会导致民众整日沉溺于皇权政治和霸权地位,而造成其对一些真正的平民化的文化感受的缺失。一味的专注于上层文化的风尚,缺乏对自身生活的关注和发现。一味地以所谓的统治阶层为风向标,学习和模仿,这些领域的文化生活,会造就一种文化多元性的流失和蜕变。无论何时对于生活我们都应该是最有感悟的人,对一些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应该去探索,从生活本身去发现。如果只是一味地文化向上,那么文化就会变得单一而民众也会整日都沉溺于模仿追风之中,对于上层生活的追捧进而失去自我。英国文化中向上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沿袭的传统,当然,它有它独特且传统的美丽,但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弊端。

4结语

本文以茶文化为视角,从茶文化在英国的出现、发展以及传播为切入口,对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分析。英国的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是英国民众从久远的时代就开始沿袭的。很显然,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了英国民众对于文化象征的传统贵族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特有的皇室文化的尊重;这种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了对霸权文化和统治政权的热烈追捧,这事实上会影响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原因在于,过分追逐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社会文化的单一性。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阶级属性等级的演变[J].史学月刊,2005(5):91-98.

[2]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1998:42-48.

[4]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茶叶,2011,37(2):121-122.

[5]包婉玉.中英茶文化的内涵———从物质、精神、语言三个层面来看茶文化的内涵[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25):192-192.

  英国文化论文篇2

试谈英国的“帽子文化”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帽子与英国文化的紧密关系。英国的帽子文化是他们独特的天气、社会阶级性、绅士文化,民族性格综合的产物。与此同时,“帽子”也深入英语语言中。

关键词:帽子;帽子文化;帽子与文化

一、帽子在英国

说到这个世界上最爱帽子的国家非英国莫属。

在英国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皇家马会,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英国人的“帽子盛会”,在那一天,上至皇室成员,下至普通百姓,人们都要展示自己最绚丽的帽子。在那一天,帽子喧宾夺主,使得皇家马会变成“帽子盛会”。

在英国的各大商场,买帽子的柜台也是人们最爱光顾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帽子,有的甚至很夸张很华丽,罩着轻纱的,插着羽毛的…同是也出现了很多的“帽匠”,手工制作的和定制帽子的小作坊更是随处可见,其中很多帽子制作点都是历史小店,其中历史最长的小店有着近200年的历史。

在英国,更有专门的帽子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帽子博物馆久享盛名,不仅收藏每年,在皇家赛马会上最具创意稀奇引圣的帽子, 里面还陈列着百年前名人戴过的礼帽 (鲁仲连)。

二、帽子与英国社会文化因素

在英国,帽子已不再是简单的服饰和装饰品,它早已和英国的天气,历史,社会文化,民族特性融为一体。

1. 天气

帽子在英国的流行,一部分原因是英国特殊的气候。英国是岛国,天气变化莫测,相对于雨伞而言,帽子更方便,天晴时,帽子还可以遮挡紫外线,天冷时,帽子可以用来保暖。因此帽子也是英国特殊天气的一个产物。

2. 帽子与绅士风度

英国男子是以“ 绅士风度”而著称于世的, 标准的英国绅士的样子应该是“西装革履, 头戴礼帽, 手握文明棍, 外表体面, 谈吐不凡, 彬彬有礼”。(张文)。英国的帽子似乎已成为“绅士精神”的载体和工具之一。英国的女士的帽子各式各样, 男帽则千篇一律。最典型的男帽为“波乐帽” 。“波乐帽”是英国男子社会地位的象征(邢驰鸿)。如果有谁戴一顶又黑又新直挺挺的“波乐帽”, 就会被人瞧得起,相反,戴一顶旧的,就会被别人瞧不起,男士去拜访朋友,进屋后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在街上遇到熟人的时候,女士只要对熟人点头微笑或打个招呼便可,但男士要行脱帽礼以示尊敬。

3. 帽子与权利象征

在伊利莎白二世登基以来的50年里,她已经带过大约5000顶帽子。据英国王室的传记作家罗伯特.兰斯称,女王的帽子不仅是时装配饰, 他说:“对一名君主来说,帽子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当她(女王)戴着帽子的时候,她戴的是某种王冠的替代品,帽子在这时已不仅仅是个装饰,二世代表一种威严。”

老布什和夫人曾出访英国,布什夫人的衣着就被当地媒体一致非议,原因是“帽檐宽了一点儿”。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夫人也曾因为到英国造访时戴了“大帽子”遭到英国媒体冷嘲热讽。由此可见,英国人赋予帽子的“权利”,外人都难以理解。

英国议会有一项规定,议员不得戴帽子进入议会厅,而在发言的时候必须带上帽子,因此在发言的讲台上有一顶公用的帽子,上去讲话人必须带上这顶帽子,没有拿到帽子就没有发言权。 对于上台讲话人而言,那顶帽子是他那一刻权威的象征。

4. 谨慎严谨的民族特性

英国人对于不同场合帽子的佩戴有诸多讲究。在一般社交场合,应选择材质高档、做工考究、装饰性强的帽子。在室内可以戴无檐帽,出席户外宴会时可以选择有帽檐的帽子,出席隆重的场合,如婚礼,就要戴装饰点缀较多以及材质上乘的帽子;外出旅游时可以戴休闲随意的,颜色鲜艳的太阳帽、草帽、运动帽。工作场合可戴与服装颜色协调,造型简洁的贝雷帽或小檐礼帽(胡蕙宁)。这反映他们对传统的认真,重视,对礼节的严谨和尊重。什么样的场合该戴什么样的帽子,丝毫不马虎,这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严谨和谨慎的特性。

5. 保守中的个性飞扬

从帽饰发展史来看,帽子风格演变与个性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张伟强)。英国人被公认为“保守”, 他们感情不外露,不喜欢与别人交谈。其实帽子的传统英国和欧洲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英国的善于保存传统,因此“帽子文化”已变成英国的特殊文化现象。但是帽子给我们展示的也有英国人的另一面,他们的帽子新颖,独特,甚至是很夸张,但是在英国街头,戴很奇怪的帽子的人大有人在。

三、帽子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与cap /hat 相关的习语也进入英语中。

(1) Set one’s cap at sb. 指女子追求男子。

(2)男士在路上遇见熟人要行脱帽礼,以示尊敬,这一点在英语里也有反映,例如英语里 hat in hand 这个成语就是“十分恭敬”的意思。“take one’s hat off to (someone) ” 字面意思就是“对某人脱下自己的帽子”,引申出的意思就是“敬仰某人”。Hats off to somebody 或 raise one’s hat to somebody也指见面时脱帽向别人致敬。遇见熟悉的人也可以 touch one’s hat to sb. 意为手触帽边而表示打招呼。

(3)在英国还有一种帽边向上卷起的三角帽叫cocked hat。口语中,意为“推翻, 胜过, 挫败”。

(4)如果一个人不能节省钱,一有钱就花出去,我们可以用spend the money at the drop of a hat 来表示,at the drop of a hat 是“立即,马上”的意思。

(5)英语中表达倾囊而出,把所有的钱都花完,可以用pull money out of a hat 来表达。

(6)如果想要表达保守秘密,我们可以用keep it under your hat 来表示。例如:It's a top secret,so keep it under your hat.

(7)Old hat 传统的、已经过时变得枯燥无聊的东西。

(8)Pass the hat 表示募捐。

帽子是英国天气,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和民族特性的综合产物。英国的“帽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远超过本文所提及的。本文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的帽子文化对比,这是以后研究可以探究的角度。

参考文献:

[1]胡蕙宁.《英国人是这样生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鲁仲连.《贵族之后:英国、西班牙博物馆之旅》.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邢驰鸿,张夏.“英国人的帽子与英国人的风情”.《异域风情》

[4]张伟强.“帽子文化研究综述”. 《赤峰学院学报》

[5]张文.《感受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1.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2.英国历史文化的论文

3.英国文化论文

4.英国礼仪文化论文

5.英国文化概况论文

6.英国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