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金句赏析 > 关于英语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英语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K 次

英语在世界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英语方面的论文篇一:《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及应用》

摘要:标准现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虽然两者互相理解没有很多实质性的差异,但对两者的各方面进行一个大概的比较,还是有很多细微的差别的。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分析对比;区别及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社会生活、交往或交流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美式英语风靡全球,尽管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都是英语,但是区别甚多。相对来说美式英语便捷实用,英式英语较为复杂。英式英语保守、严谨,美国人说英语则是另一种姿态,崇尚可见即可读。

1.两种语言在历史演变、地域文化、社会地位层面的区别。

英语是全世界几千种语言的其中一种,也是印欧语系一百多种语言之一。英国英语距今已有1500的历史了。而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英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美式英语起源于18世纪70年代,美国的独立战争爆发时,战乱的特殊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自欧洲移民,尤其以英格兰人为主,大多讲英国英语。近几十年来,由于美国的贸易、军事、科技、国际地位等方面远远超过英国,再加上美国电影风靡全球,促使美国本土的俚语很多已经渗透到了口语之中。很多因素导致美式英语成为强势语言。

2.发音方面存在的不同。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具代表性的区别是对er的发音的不同。英语中,短音的er是的浑元音,但长音的er是个拉长了的浑元音,听起来是一个介于“俄”和“啊”的声音。而美语中,er听起来怎么都是个“儿”音。ar:除了轻读短音(如singular)和者后连元音(如clarity),英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长音[a:],而美语中,是“阿尔”。英语和美语的辅音基本是一致的,但在使用习惯上也有些差别。如词组clear animosity,英语会读成clear|animosity,而美语会读成clear-ranimosity。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读音节中(如paddle,rattle,actuality),英语会清楚地发音这两个字母,美语中d和t常常会被模糊成一个很难解释的音,跟其他的语言比较,如果你了解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它和短弹音r很接近。

3.拼写时存在的不同。

美语与英语的单词拼法方面有很大差异:①单词发生变化时个别字母不同;②美语单词略显简化。如enquire(英)与inquire(美),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睡衣”英式是pajamas,美语则是pyjamas;“车胎”英国用tyre,美国则是tire;colour(颜色),美语里拼成color,少了一个“u”字母;refrigerator(电冰箱)美语是fridge。

4.词汇使用存在的不同。

两种语言很多相同词语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样的东西用不同的词语来说,而且绝大部分这种词语是和文化风俗有关的,但并不对交流产生实质性影响。如jumper一词在英国可指毛衣,而美国人很少用这个词当衣服讲(是个过时的词),而用sweater来做毛衣。另外如jersey,slacks,trousers等。

5.在日期、数字使用方面存在的不同。

英式月份在后,日在前;美式则相反。如1998年3月2日的写法:2nd March,1998(英),March 2,1998(美)。在美式的写法中,1st,2nd,,3rd的st,nd,rd是不使用的。由于日期书面表达不同,读法也不一样。连续数字表达日期时,也有差别。例如:1999年7月6日,美国式写6/7/99;英国式则06,07,1999。口头表达,185美元英语读a(one)hundred and Eighty five dollars,美语读one hundred EIghty five dollars,常省略and;连续相同数字时,英语常用double或triple,美语通常不这样用。

6.习惯用语使用的不同。

英语虚拟中常要加should,美语则不用。例如:“不得不”“必须”做什么,英语说to have got to do something,美语说to have to do something;“有”或“没有”,英语用to have/haven’t got,美语则用to have/don’t have。

7.在称呼方面的不同。

商务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称呼结尾一般会采用标点符号,美式用分号,英式用逗号。结尾客套语的典型有:英式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kind regards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美式Sincerely和Best regards。

8.表达语气时的不同。

英国人的语气抑扬顿挫,语调高亢,和法语颇有几分类似,英国人时常嘲笑美国人说话有气无力,松散无韵律。美国人说话相对比较稳重低沉,句势通常呈降调,并且速度慢一些。美国人则喜欢嘲笑英国人的语气的轻微的歇斯底里,女里女气的说法。

参考文献:

[1]戴卫平,吴蓓.英语与英美文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1,(3):1.

[2]鹿敏.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别[J].才智,2009,(15).

  英语方面的论文篇二:《英语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引进》

摘 要:英语语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学生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某个地域或国家的地理、语言发展、历史名人、社会习俗、宗教与节日等方面的知识,要掌握一门语言, 就要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英语国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的文化介绍和引进,在文化习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 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一些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英语语言 教学 文化

1.文化与语言

语言的表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否则语言将变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的各个环节中,都不能脱离语言文化这个大的背景。文化对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了解了相应的文化之后,才能运用语言更恰当地表达。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去考虑英语表达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出现了一些偏差。

比如对生活中的问候语,日常礼仪,餐桌礼仪,肢体语言的不同理解等等,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很多误解。

2.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

针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学生经常误解的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的进行文化的介绍和导入,以便更快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课前的话题讨论

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没有单独地对英美文化进行介绍的课程,因此我们就必须把对文化的教学穿插到每个单元的话题当中。比如 College Life 《大学生活》,我们就可以对我国与英美国家学校及教育体制进行比较,对英美国家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做简单的介绍。比如The British in My Eyes 《我眼中的英国人》,则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眼中的英美国家的人是什么样的,在外貌、衣着、性格特点上跟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从而介绍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性格特点上的不同。Food and Drinks 《饮食》这一课介绍英美国家的饮食差异和不同的餐桌礼仪。Family 介绍英美国家不同的家庭观念。Love and Marriage 介绍英美国家在婚礼上的风俗习惯。Holidays 介绍英美国家重要的节日及其来源,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通过这些话题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加深了对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的认识。

2.2 多听一些关于英美文化的介绍的素材

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求更加切近生活和工作,培养良好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学习英语若只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载的内容。在VOA、BBC等广播中经常有关于本国或世界历史文化内容的节目,有些文章更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Body language,Australia, New Zealand,A Freedom Fighter等。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

以VOA节目为例,VOA Special English是VOA播出的特别英语节目, 内容分NEWS,REPORT,FEATURE等,其语速慢,词汇量少,比较适合非英语国家的听众。“REPORT”题材涉及健康、教育、经济、农业等,长度适中,内容广泛,适合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News”报道当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事,对于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掌握日常新闻用语和潮流词汇不无裨益。“FEATURE” 材涉及科学探索,美国历史,美国人物,美国社会万象等,是了解美国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很好的材料。

由于这些国外的节目面向听众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给学生收听这些节目,显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因而,通过对英语节目的多听,多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的应用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2.3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日常的英语文化的讲授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工具用图片、教学录像、经典影视作品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利用教学录像带和电影的播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各方面, 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到相关知识,如在吃穿住行,日常交往中的各种细节,了解在不同的场合穿什么,如何穿,吃什么,如何吃,在不同的场面如何说,如何做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让学生了解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如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多进行比较,发现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特别是英美文化的特点。

2.4 增强比较,注重文化讲解

有针对性的进行英汉语言文字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不同,进而避免望文生义。例如:sweet water, white coffee, sit at somebody's feet, 这些词语分别是淡水、加了牛奶的咖啡、做某人的追随者的意思,如果简单的从字面意思判断,往往容易出错。再比如:Achilleus'heel 阿基琉斯之踵,这个词语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阿基琉斯参加特洛伊战争,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据说他出生后,母亲为了使他能刀枪不入,便把他浸入冥河水里,但他被母亲捏住的脚踵未能浸到冥河水,成了他的致命弱点。因此Achilleus'heel 被用来代指某个人的致命之处。

在解释一些词语意义时,教师有必要讲解与其相关的文化来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3.结语

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文化的引进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深入理解,增强学生对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让文化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邓建辉.谈高师英语专业英美文化教学的改革[J].教育艺术,2006,(11) :22-23.

[2]鲁子问.外语学科中的跨文化教育.基础英语教育研究,2004,(3).

[3]卢建立.试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陈申 Teaching of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徐媛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策略[J].2009,(24):73-74.

[7]刘建芳.刍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阳大学学报, 2003,(04).

[8]邵晓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英美文化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英语方面的论文篇三:《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摘要: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

论文关键词:语用模糊,功能理解,语境

  1. 语用模糊的概念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acts or forces)的现象(Thomas, 1995; 俞东明,1993)。例如:

  例(1)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

  这句话可以同时实施邀请,请求或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也可以是三种言外行为兼而有之,其界限是模糊的。

  语用模糊比较常见的英文表述是“pragmatic ambivalence”(根据《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ambivalence”意指“矛盾情绪,矛盾心理”,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指语言结构形式进入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但是也有人称语用模糊为语用歧义,用“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来表达(项成东,2001;周红,2002)。笔者认为无论是“语用模糊”还是“语用歧义”,只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就都可以接受。

  2. 语用模糊的产生

  根据Thomas(1995:22) 的动态语用学理论,语义的产生与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有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讨论,话语产生的语境(包括物质,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能表示的各种潜在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语用模糊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周红,2002):

  2.1 指示语引起的语用模糊。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语用模糊。例如:

  例(2)He said he was a teacher.

  例(3)He said he was coming today.

  2.2 会话涵义引起的语用模糊。在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何兆熊,2001:152)。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一般是隐而不宣的,不能靠所说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确定,而要靠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辨认和推导,真正认识到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赋予话语的施事行为用意。例如:

  例(4)Is that your coat on the floor?(可能是“指责”“命令”)

  例(5)Waiter, there is a fly in my soup.(可能是“抱怨”“指令”)

  2.3 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模糊。

  Searle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1975:60),是一种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理解“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间接用意,即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施事行为用意,这也是引起语用歧义的具体表现。例如:

  例(6)Can you pass the salt?(可能是“询问”“请求”)

  例(7)There is a wolf in the mountain.(可能是“陈述”“警告,吓唬”)

  2.4 语境制约缺失引起的语用模糊。Leech(1974:67)清楚的谈到语境在确定语义时的三大作用:语境消除信息中的歧义和多义;语境指出某些指称词的所指;语境能提供被说话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转自胡壮麟,2002)。语境的构成因素包罗万象,某一种语境因素的缺失都可能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产生影响。例如:

  例(8)鸡不吃了。

  例(9)小王上课去了。

  2.5 多语境叠加引起的语用模糊。不同类型的语境对同一语言表达片断叠加影响会变异出不同的语用用意,同一段语言在篇内语境中是一种语用用意,在篇外语境中又是另一种语用用意,因而使该表达片断形成语用歧义。例如:

  例(10)三太太:高医生,高医生来啦!

  高医生:奥,是三太太,上回给你开的药吃了怎么样?

  三太太:好多了,就是夜里总不踏实。

  高医生:哦,嗯—那我抽空再给你换两味药。

  三太太:好啊!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上述对话在电影篇内场景衬托下的语用用意是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于病情的对话,而篇内情境变异出的篇外语用意义是二人在当众巧妙的回味前情并暗定幽会。

  3 语用模糊的类型

  语用模糊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Thomas,1991; 俞东明,1993;何兆熊,2001):

  A) 多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multivalence),即说话人在一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

  其不同的言外行为。例如:

  例(12)(Old man to an infant crying in its pram and his mother was present) Doesn’t your mother change your diapers?

  B) 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bivalence/plurivalence)即指一话语对同一位听话

  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例如:

  例(13)Speaker a : Next-door’s dog is in our garden.

  Speaker b: I must have left the gate open.

  C) 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conditional bivalent illocutionary act),可以用句式“if X then

  Y; if not X then Z”表示,例如:

  例(14)(a在卫生间外等着使用,b不知他在一旁等着,看到卫生间空了便径直走了进去)

  a: I was waiting.

  b: Oh, were you? I’m sorry.

  D) 话语性模糊(discourse ambivalence),即在话语层面上的复杂的言外言语行为或言

  外之力。例如:

  例(15) Wife: Will you be home early today?

  Husband: When do you need the car?

  Wife: I don’t, I just wondered if you’d be home early.

  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丁建民、严爽(2002)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语用模糊的四种类型,其内涵是一致的,只是所用的术语表述更加通俗易懂,它们是:a)转移型语用模糊; b)分支型语用模糊; c)转变型语用模糊; d)暗示型语用模糊。

4. 语用模糊的功能

  Thomas(1995:195)认为,语用模糊源于说话人不愿意明确表示与其话语相关的言外价值(illocutionary values),而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通过使用模糊话语,说话人可以避免与听话人对抗的风险或因遭听话人拒绝而引起的尴尬。由此可见,恰当的使用语用模糊往往能收到其他表达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良好的表达效果。笔者对语用模糊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简要概括如下:

  4.1 从话语效果来看,使话语更有趣或不那么有趣,创造幽默的氛围;增强话语的感染力或使其陌生化以增强话语效果。例如:

  例(16)“爸爸,我哪儿也不去,就愿意进公安局”。

  “好小子,胆不小,人家怕进公安局,你却志愿进公安局”。老子跟儿子逗趣哩。

  (李传信,达理:《泰山疑案》)

  4.2 从交际目的来看,协调彼此冲突的交际目的,一般是“命题目标”与“言外之的”

  的冲突;出于礼貌的考虑或照顾对方的面子,使话语显得更委婉,使不满情绪的表达或请求显得间接些,不使听话人丢面子或难堪等;转移话题,摆脱困境;灵活利己,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

  例(17)Notice in the Junior Common Room, 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These newspapers are for all the students, not the privileged few who arrive first.”

  (Thomas, 1995:159)

  例(18)a: “Have you ever repaired this sort of watch?”

  b: “Well, let me have a try.”

  4.3 从文学作品来看,提供信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使言语表达更生动,形象。例如:

  例(19)小崔:“处座,你得给个伴吧?”

  处长:“就让小江和你做伴吧。”

  小崔一跳老高:“嘿,听见没有,做什么?”

  女民警江伶悄悄伸出手在小崔脚上狠狠掐了一下。

  (关玺华:《归期》)

  5. 语用模糊的意义

  不可否认,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很容易分辨某一个人是一个胖子或一个瘦子,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胖到什么程度是胖子,瘦到什么程度是瘦子。胖瘦的精确界限是模糊的,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是清晰的。世界上确定的,精确的,清晰的表现只有一个,而其反面不确定的,不精确的,不清晰的表现却是多种多样。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言语。正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的和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且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互相交际的那种工具遭到了损害”(转自陈治安,文旭,1996)。钱歌川在《翻译漫谈》(1980:55)中也说过:“英语是一种歧义的语言。”由此可见,对语言模糊的研究,尤其是对动态的语言模糊即语用模糊的研究是为了对模糊性达到精确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使交际双方成功的完成交际任务。

  结语

  本文简要论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分类,功能和存在的意义,尽管长期以来“明白”与“精确”被看作讲话或写作的标准,但在现实语言交流中,模糊语言却大量存在,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性及语用需要所决定的。若能恰当的在交际中使用语用模糊,不仅不会产生误解,而且会使语言或文章增添表达效果。因此,“精确”与“模糊”语言的使用的“好”与“坏”并没有标准的定论,重要的是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否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处的环境及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否匹配,是否能发挥其恰当的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Brown, P. &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4] Searle, J. 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 Language in Sociery 5, 1976: 1-24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ory of Speech A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 Searle, J. Indirect Speech Acts. In Cole, P. & Morgan, 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6] Thomas. J. A.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95

[7] Thomas, J. A. Pragmatics: Lecture Notes[M]. Lancaster University, 1991.

[8] 陈治安,文旭.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外国语,1996(5.)

[9] 戴建东. 试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10] 丁建民,严爽. 《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


猜你喜欢:

1.关于如何成功的英语作文

2.优秀英语美文加中文

3.优秀英语美文文摘

4.关于成长的优秀英语美文

5.关于智慧的英语作文

6.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